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07-29 04:13 点击次数:171

美国网友疑惑:我们多次援助中国,为何他们从不感恩?

中美这本百年烂账,美国人觉得自己是活菩萨,中国人觉得自己是大冤种。

一个在问:“我帮你那么多,你怎么不感恩?”另一个心里嘀咕:“你哪次帮忙,没顺手牵羊?”这笔账,糊涂就糊涂在这里。它不是一本收支清晰的流水账,更像是一本写满了风月、算计、血泪和野心的江湖秘闻录。想读懂,就得把那些温情脉脉的封面撕掉,看看里面的夹层和暗格。

一、账本的这一页,写满了文明的馈赠与救命的恩情

在美国人讲述的故事里,他们是那个慷慨的施予者。开篇第一笔,就是“庚子赔款”办教育。八国联军的账还没算清,美国人就跳出来说,钱要多了,退给你办学,建清华、送留学。这在他们看来,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个蒙昧的古国。这笔操作,光环太大,以至于今天依然是“美国对华友好”的铁证。

再往下翻,是二战时的烽火兄弟情。珍珠港一声巨响,美国亲自下场。著名的“驼峰航线”,美国飞行员用生命在喜马拉雅山上空开辟了一条空中输血线,把战略物资运进被封锁的中国。数百架飞机,上千条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雪山之上。这份用命换来的援助,在美国的集体记忆里,分量重如泰山。

最惊心动魄的一笔,是冷战时的核危机。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擦枪走火,苏联动了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念头。据说,莫斯科还提前去华盛顿探了探口风。尼克松政府权衡再三,悄悄把这个能决定国运的消息捅给了北京。这被许多人视为悬崖边上最关键的一拉,是救命之恩。

这几笔账,在美国的账本上,用大号加粗的字体写着,每一笔都闪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所以他们不解、委屈,甚至愤怒:我们掏心掏肺,怎么就养了个白眼狼?

二、翻过一页,却是用血肉和市场铺成的沉默基石

现在,我们把账本翻个面,看看被墨水浸透的背面,或者说,是那些被美国会计“选择性遗忘”的条目。

第一笔,得从美国还是个“创业公司”时算起。1784年,刚独立的美国派了艘“中国皇后号”商船,满载着花旗参,漂洋过海来到广州。那时的美国,家底薄,急需海外市场消化自己尚不发达的工业品。而老大帝国虽然摇摇欲坠,却依然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人敏锐地跟在英国后面,高喊“门户开放”,说白了就是“大哥吃肉我得喝汤,不能你独吞”。

清政府为了制衡英国,也乐得给这个新来的小弟一些甜头。这口汤,滋养了美国早期的资本积累。

然后,是一笔用人命结算的账。19世纪美国西进运动,要修横贯大陆的铁路。最艰险的内华达山脉路段,白人避之不及,于是他们从广东招募了数万华工。这些连名字都没被记住的工人,拿着最低的工资,在悬崖峭壁上用炸药和双手开凿,在齐腰深的大雪里铺设枕木。数千人因事故、雪崩和疾病长眠于异乡。这条被誉为“美国工业化大动脉”的铁路,每一寸钢轨下面,都垫着华工的骸骨。

可铁路竣工的庆功会上,照片里没有一个华工面孔。几年后,一部《排华法案》更是将“卸磨杀驴”演绎到了极致。

还有一笔更大的账,叫“东方战略屏障”。我们总说驼峰航线,但别忘了,从1937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整整四年,是中国独自在东方战场硬扛着日本法西斯的百万精锐。中国以空间换时间,以血肉磨利刃,极大地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其无法全力“北进”苏联或“南下”东南亚。

这为美国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也改变了整个二战的战略格局。若没有中国战场的死扛,太平洋战争会是何种面貌,谁也说不清。

三、撕掉温情脉脉的包装,每一笔“恩惠”都标着价码

两本账一对,问题就来了。美国人记的是“我给了你什么”,中国人忘不掉的是“我付出了什么”和“你拿走了什么”。根子在于,美国人想把这本账算成一本慈善记录,而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明白,国与国之间,从来只有生意。

我们再回头审视一下那几笔光芒万丈的“恩惠”,看看合同下面的小字附加条款。

“庚子赔款”办学,听起来像个美丽的童话,但它本质上是一笔最精明的文化风投。它用美国标准、美国教材、美国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亲美的中国精英。这些人回国后,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价值观、商品和政治影响力的传播节点。这是一笔回报周期长,但收益率极高的软实力投资,比用军舰大炮划算得多。

抗战援助也并非免费午餐。《租借法案》明明白白写着,这是“租借”,战后是要连本带利偿还的。援助的同时,附带了大量政治经济条件,要求开放市场、优待美国资本。战后,美国更是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企图在中国扶植一个彻底倒向自己的代理人。

当这笔投资随着国民党的溃败而血本无归时,美国立刻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把锅甩得一干二净,将失败归咎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这副嘴脸,哪有半分“恩人”的温情,分明是赌场上输红了眼的赌客。

至于那个“救命情报”,更是教科书级别的地缘政治操作。当时美苏争霸才是世界的主轴,一个与苏联彻底决裂的中国,是美国梦寐以求的战略资产。尼克松政府通风报信,不是爱中国,而是要确保中苏这对昔日盟友彻底反目,最好斗得你死我活。

拉拢一个次要敌人,去对付头号心腹大患,这哪里是雪中送炭,分明是纵横捭阖的牌局,中国,恰好是一张至关重要的牌。

国家不是慈善家,它的每一次“慷慨”,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每一次“援助”,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精算。

所以,为什么不感恩?

或许因为,在冰冷的国家利益棋盘上,“感恩”是最不值钱,也最容易被当作筹码利用的情绪。中美这百余年,是伙伴,是对手,是相互利用,也是相互成就。把这段复杂、厚重、充满了算计与搏杀的历史,简化成一笔“是否感恩”的糊涂账,本身就是一种天真。

历史的账簿,从来都不是用来感动谁的,而是用来警醒后人的。与其纠结于谁该对谁说谢谢,不如看清楚,在这盘大国棋局里,棋手落子,无一不是为了赢。

这,就是国家这盘棋最真实,也最冰冷的逻辑。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