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港口的夕阳把货轮影子拉得老长,我啜着冰咖啡看工人们卸货,隔壁桌的本地商人突然拍桌子大笑:“等运河通了,我这批橡胶再不用给越南交‘过路费’喽!”桌上摊开的施工图右下角,“德崇扶南运河”六个中文字赫然在目。这条由中国路桥等企业参与建造的180公里水道,正在柬埔寨腹地悄然延伸,像根银针扎进了某些人的神经末梢。
说真的,运河还没挖通呢,美国智库报告就急吼吼说“格局要变天”。去年在曼谷参加商会,听泰国米商老陈掰着手指算账:现在每吨香米经越南转运要多掏37美元运费,运河通了他家仓库到西哈努克港的路线能省三天时间。“就像突然发现后院有条近道。”老陈眼里闪着光,没注意角落有张白人面孔全程录着音。
华盛顿的焦虑我算是见识过。今年春天美国特使跑来柬埔寨,非说河道设计藏着军事用途。碰巧我在金边办建材清关,海关朋友翻着白眼给我看美方提交的“证据”——几张中国工程师在云壤港岸勘测的照片。“他们管这个叫‘军事基地扩建佐证’”?朋友模仿特使的严肃腔调逗乐一屋子人。结果两个月后,两艘056型护卫舰停靠云壤港,倒引得西方媒体真炸了锅。
其实哪有什么阴谋。记得在柬埔寨乡间考察时,中方工程队正给村民修储水池,戴安全帽的技术员小赵抹着汗说:“我们勘测船过浅滩还得靠水牛拖呢。”现在运河沿岸的芒果园里,村民吴哥反问我:“美国人总说怕军事化,可我们更怕旱季抽水机又坏啊——中国专家组上个月刚帮全村换了新水泵。”
美国这些年搞的战略,总让我想起老家那种花架子婚礼。特朗普政府当年承诺给越南排雷,结果资金链说断就断;现在又拉着八国在南海搞“肩并肩”军演,菲律宾渔民阿罗约私下跟我吐槽:“军舰开过时震碎了我三张渔网!”倒是今年端午节,我在西港撞见中国工程师和柬埔寨工人蹲在工棚外分食粽子,铝锅上还贴着“中柬一家亲”的褪色红纸。
最耐人寻味的是越南态度转变。去年裴青山外长还放话说要“评估环境影响”,今年越南机械制造公司倒中标了运河闸门工程。上个月去胡志明市出差,听本地航运老板黎文胜捏着酒杯感慨:“拦不住就加入呗,我们公司刚订了十艘内河驳船。”水晶吊灯的光落在他竖起的三根手指上:“运河通航后,运费起码降这个数。”
货轮汽笛突然长鸣,打断了我思绪。港口电子屏正滚动着数据:中柬贸易额比去年飙了28%,老挝经中老铁路对华出口涨了230%。邻桌商人突然举着手机冲过来:“快看新闻!马来西亚‘东盟特快’刚在巴生港卸货了。”屏幕上货运专列满载榴莲集装箱,从中国云南直抵马来海岸只要55小时——比我们当年跑船快了近两天。
喝着见底的咖啡,我忽然明白美国为何坐立不安。他们推的“印太经济框架”还在空谈规则时,中老铁路的列车已运送货物超5万列;当美方因关税争议冻结越南出口,中柬合作的农业示范区正把香蕉源源不断送上成都超市货架。新加坡教授许瑞麟那句话在脑海浮现:“哪有什么仁慈霸权,不过是过期支票。”
离港时遇到中国路桥的项目经理,他指着正在浇筑的船闸笑道:“明年这会儿,你坐快艇两小时就能到出海口。”河道两岸的红树林在晚风里摇晃,白鹭从挖泥机上方掠过。远处美国军舰灰影还在海平线徘徊,可满载木薯干的柬埔寨驳船早已拐进内河支流,船尾的波浪把晚霞搅碎成一池金箔。或许地缘政治本就是水面下的暗流,真正浮在水上的,终究是那些要省运费的水果贩子,盼着雨季不淹田的稻农,还有等着新航道的货轮船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