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通坦被洪森那“老谋深算”的一手操作给挪下了总理的位置,毕竟这一步棋走得挺巧的。不过,咱们说实话,这场“新老政治”的较量里,洪森可没算到最后能成赢家。
其实啊,虽说佩通坦现在已经不再担任泰国总理,但当初在重整内阁的时候,她可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文化部长这个位置。这个角色看起来不咋地,也没有啥大的实权,但对付柬埔寨那点事儿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
刚刚上任的泰国新文化部长佩通坦,第一件事儿就决定暂停原本计划在这个月完成的“高棉文物归还”计划。理由嘛,也挺官方的:预算紧张,还得再仔细审查一番。她还说了,考虑到现在柬泰两边的情况,文化部建议对这个事儿再做个详细的审视,别着急。
你晓得不,这20件宝贝可不是普通的古董,而是从柬埔寨偷偷流出去的那些,挺有历史意义的迷你高棉雕塑。这批文物的文化价值对柬埔寨来说,意义可不一般,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当初,这批流失的文物一共有43件,已经有23件在2008年和2015年被归还给柬埔寨了。
这次佩通坦又以“审查”为由,暂时搁置了归还这些文物。再加上之前他和洪森之间的那些恩怨,这一动作看得出来,绝不只是简单的财务问题,而是在用文化这把刀,暗示着对柬埔寨的一种“施压”。
面对佩通坦这次的动作,柬埔寨方面似乎有点措手不及。在“暂停归还”这个命令一出来后,柬埔寨文化艺术部的大臣彭萨格娜赶紧写信给佩通坦,表示愿意承担全部的文物返还费用,并催促泰方按照去年双方达成的协议,把文物归还回来。
目前看来,哪怕柬埔寨再花大把钱,佩通坦松口的可能性也不太大。毕竟之前被洪森“背后捅刀”的事儿还记得清楚,虽然现在她不再是总理,但手里依然掌握着实权,尤其是在文化方面,有不少“杀手锏”。暂停文物归还,这正是她用来牵制洪森的“第一招”。
除了这次文物归还被搁置的事情之外,佩通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儿也是一直在不断推动,没间歇。
据泰国《国家报》7号报道,泰国打算在2026年前申请,把他们的皇家传统服饰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差不多在同时,柬埔寨也在积极争取把自家的传统婚礼习俗放进去,奇怪的是:柬埔寨提交的申报资料里,竟然还夹带了泰国传统服饰的图片和介绍。
这个举动,在泰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不少声音觉得,柬埔寨是在“抢文化”,试图把本该属于泰国的传统标志塞进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单里,打算在国际上树立一种“高棉文明正统”的文化形象。
这些年,柬埔寨多次利用联合国这个平台,想把“高棉文明”塑造成整个中南半岛文化的“正宗源头”。不光推崇吴哥窟、康提舞啥的文化标志,还经常把泰国、老挝一些文化元素也夹杂到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里头。
现如今佩通坦当上了文化部长,肯定不会对这些“抢文化”的事情视而不见。可以想象,接下来的几年里,泰国和柬埔寨在国际组织里为了申遗这事儿,可能会越打越激烈,进入白热化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佩通坦辞去了总理的位置,然而他的继任者普坦·盖考可是他信政府时期的老搭档,也是他家族的死忠支持者。换句话说,泰国的政坛依旧紧紧握在他信家族的手里,换人没变核心力量。
从这个角度说哦,洪森费了大劲把佩通坦拉下了总理宝座,表面看似他赢了,可实际上他信家族依旧把持着大局。眼下,双方的较量还在继续,只不过在佩通坦的带领下,这场“主权之争”已经从单纯的领土问题,扩展到了文化层面。
其实说到底啊,无论是文物之争还是非遗的角逐,背后都藏着国家之间对“软实力”的较量。软实力不仅仅是靠玻璃心的形象,更关乎文化认同感,一旦这些文化资源进入国际舞台,当然就变成了话语权和地区影响力的硬核资本。
佩通坦心里清楚得很,这其中的门道。她做出“文物暂停”的决定,不只是针对洪森的一次牵制,更像是在对整个中南半岛的文化格局来个大调整,重新摆弄一下棋盘上的局势。
柬埔寨在这场比拼里显得没怎么准备充分。有一方面,太依赖情绪化的抗议行动,缺少啥靠谱儿的公关策略;再一方面,跟泰国比,国际上的协调能力还差点儿啥。尤其是现在国际社会对“文化正统性”这块儿特别敏感,一不留神就可能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被反噬得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泰方觉得彭萨格娜的“求和信”几乎没有啥“议价实力”的原因。毕竟,现在的主导权,已经悄悄地从柬埔寨那边转移到佩通坦那儿了。
回头一看,洪森虽然在政坛上暂时赢得了个“小胜”,但佩通坦的反击证明她并没有被政治抛在后头,反而是在用全新的手法来进行“软实力”的外交攻势。
这次柬埔寨方面算是有点失误了啦,往后泰国和柬埔寨的关系嘛,估计还得看佩通坦跟洪森这对“老冤家”怎么继续使出浑身解数比试比试。